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央视中华医药

20150301中华医药:李峰讲冬季如何养生

由于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往往会导致我们在不知不觉间就患上了一些疾病,所以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的调理自己的身体。那么我们冬季究竟应该如何养身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峰专家来了解一下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冬季如何养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首先我么要保证室内的通风,这样空气才会新鲜。

在冬季,人们习惯把房子的门窗关得紧紧的,如此会造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若再加上汗水的分解产物,消化道排除的不良气体等,将使室内空气受到严重污染。

人在这样环境中会出现头昏、疲劳、恶心、食欲不振等现象。另外,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好发季节,茵此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调节饮食

饮食和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所以要适当的调节饮食。

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应该是:摄取充足的、与其曝寒和活动程度相适应的热能。

营养素的比例,以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分别占15~23%、25~35%、 60~70%为宜。

矿物质的摄取量也应较平时需要略高一些。维生素的部分,应特别注意增加维生素C的需要量。摄取足够的动物性食品和大豆,以满足优质蛋白 质的需求,适当增加油脂,其中植物油好达到一半以上,此外,蔬菜、水果和奶类得摄取量也需充足。

敛阴护阳

冬季天气比较寒冷,容易损伤我们的阳气,所以我们要保护阳气。

首先要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 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首先要注意的。

其次,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透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 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背部保暖,避免阳气受到伤害。接着要避寒就暖。

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待在温度室中的房间哩,减少外出次数。如要 外出,就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袜。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引起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茵此应减少洗澡次数,及洗澡过程的保暖 动作,幼儿、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注意。

适度进补

在一般民众的观念里,寒冷的冬天是进补的好时节,中医对人体的调节滋补十分讲究,根据天人相应,时脏对应的理论,冬季属肾,肾主脏精而为生命之元,故冬月为四季进补的佳季节。

意思是天气与人体方面四季时令对应五脏,冬季宜调理肾脏,肾是生命之元,茵此冬季进补重要的是滋补肾脏,肾强壮人体亦强壮。

根据中 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的原则,在冬季膳食原皂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哩,以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选用富含蛋白 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

可选食:糙米、玉米、小麦、黑豆、豌豆等榖豆类;生姜、韭菜、大蒜、萝卜、花椰菜、木耳等蔬菜;羊肉、牛肉、鸡肉、猪腰子及 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核桃、桂圆、栗子、芝麻等果品。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冬季可常吃炖母鸡、瘦肉、蹄筋,常喝牛奶、豆浆等,可增强体质

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基础。

在此要特别提出的是,冬令进补好能够享医师谘询,以免误用不适当的药才,反而造成身体的不适。例如:肠胃有问题的人,一定要小心选择适当的药膳,否则过于滋腻辛辣的补药,容易造成肠胃的损伤。好可以请中医师调配适合个人肠胃的药方,炖煮不同口味的药膳,如此不仅可以达到冬令进补的目的,还有健脾顾胃之功。

本期嘉宾介绍

李峰

男,1966年3月6日生,教授,医学博士,中医诊断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副院长。

北京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常务理事兼中医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病证相关性的规律研究,中医证候的病理生理基础研究。

获得奖项为先后获得96、9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97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三等奖,99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年教育部骨干教师奖励基金,第四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及奖励基金,首都抗非典先进个人。

著作及论文为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专著十余部,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承担项目为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理气扶正类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机理研究”等十余项国家级和部局级科研课题,研究中医药抗疲劳、戒毒和抗艾滋病等项目。目前作为负责人,承担着国家863基金、国家自然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项目和卫生部等科研课题,采用生物芯片等现代高新技术,对中医临床病证和方药作用机理进行研究。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中央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