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流派

陈氏太极拳有什么健身作用

(二)太极拳的技击作用

陈氏太极拳不仅健身有法,而且技击奥妙。中华武术,门派繁多,攻防技巧,各有所长,拳打脚踢,谓之一般。然而,陈氏太极拳却独树一帜,流传三百余年,仍保持本来特色。它以掤、捋、挤、捺、采、挒、肘、靠为中心内容,在沾、粘、连、随的基础上将抓、拿、摔、滑、打、跌,熔为一炉,内外兼练,成为武坛上优秀的拳种之一。

练习陈氏太极拳三年一小成,九年一大成,练到上乘功夫,可达周身一家,以静制动,以逸代劳,以不变而应万变,亦可得机得势,舍已从人,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引进落空,借力打人。《推手歌》云:“掤捋挤按须认真,周身相随人难侵,任人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推手,不仅可以检验姿势是否正确,也是锻炼技击技巧的好方法。有人说:“推手有何技巧,力大者即可取胜。”《拳论》中说:“斯技旁门甚多,虽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耆耄能御众之形,怏何能为?”可见,太极拳推手不是比力而是比技巧。“壮欺弱、慢让快”那是自然的本能,不是技巧的功能。所谓技巧,则是顺应自然以克制自然,达“弱胜壮、慢胜快”。自然界中的杠杆支点和螺旋转化的原理,就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能。推手利用这种原理,即可揉化--切重力,此为化劲。有此化劲功夫,就可以轻制重。同时,太极拳的运动是运用了离心力,并以腰脊作中轴,使一切动作皆走内圈;走内圈速度虽较慢,但仍可胜过走外圈的快,这是“后人发,先人至”的缘由,也是“慢胜快”的关键所在。

《拳论》是太极拳理论方面的经典著作,对推手也是一种很好的指导,细心研究其内容并用它来指导练习推手,则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来指导推手实践呢?应遵守以下四项基本准则:

1、《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古时所称“太极”,是对立统一的象征,是一切动静的枢机:由太极生阴阳,如顺逆、柔刚、轻沉、虚实、合开等皆属于此。运动时充分利用了离心力和向心力,因此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分为阳、合为阴。陈鑫说:“太极两仪,天地阴阳,合辟动静,柔之为刚。”就是指这种规律。这种矛盾存在于推手的整个过程中,并贯串于每一个动作过程的始终。因此,推手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它符合事物运动的矛盾法则,即“阴阳开合”。

2、推手时双方搭手对练的过程,也是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拳论》中所说:“无过不及、随屈就伸。”就是作必须符合下列四点:

(l)必须“无过”,无过称为“沾劲”,过则称为“顶病”;

(2)必须“能及”,能及称为“粘劲”,过则称为“匾病”;

(3)必须“随曲”,随曲称为“连劲”,不随而曲称为“丢病”;

(4)必须“就伸”,就伸称为“随劲”,伸得太早称为“抗病”。

推手的一切过程都要求具有“沾、粘、连、随”四功,不发生“顶匾丢抗”四病。陈鑫说:“沾粘连随、会神聚精,运我虚灵、弥加整重。”所以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沾粘连随”。

3、《拳论》中说:“人刚我柔渭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这是为了做到四功,避免四病的措施。这就是说,人刚则我柔,用“走”以引之,这是被动局面下的“卷合”运用。同时,为了问劲,运用顺遂的势和劲,迫使对方成为“背”,转化为我刚人柔,用粘以逼之。粘走时,对方动急则急应之,动缓则缓随之,这样就可有四功而无四病。陈鑫说:“前后左右,上下四旁,转接灵敏,缓急相将。”所以第三个基本原则是“急缓粘走”。

4、《拳论》中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功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在推手时熟练地掌握了前面三个基本原则后,就可领悟人劲,探测对方的劲力与方向,所谓懂得人劲。到此时,可信手而应,达到自动“神明”境界。这是多年反复揣摩、实践和理论研究后得到豁然贯通的结果。所以第四个基本原则是“知行合一”。

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