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简要介绍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外似处女 内似金刚

中华武术,门派繁多,各门派都有其独到之处,归纳无外乎内外两家。

外家拳多以拳打脚踢为主,窜蹦跳跃,腾挪闪战,攻防含意较为明显,让人一看便知是武术。陈式太极拳则别具有特色;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以腰为轴,节节贯串穿,圆转自如,轻轻运转,默默停止。其攻防含意大都隐于内而显于外,往往使人误认为此拳像摸鱼一样,不是武术。特别是老架一路,以柔为主,要求周身放松,不用僵力,主要是锻炼下盘功夫,使足下生根,八面支撑,使身体内外各部建起巩固的防线,形成一身备五弓的蓄发之势。这样,不遇敌则已,若遇劲敌,则内劲猝发,如迅雷烈风,故外似处女,内似金刚,此为陈式太极拳的一大特点。

(二)螺旋缠绕的运气方法

头顶碎砖,脖缠钢筋等,这是硬气功的运气方法。内气运到头顶上,头能将砖碰碎;运到脖颈上,能将钢筋缠绕起来。

(三)把武术与导引吐纳相结合

导引和吐纳是我国源源流长的养生术,早在公元前几右年的《老子》、《孟子》等著作中就有记载/汉初淮南子刘安就编成《六禽戏》,汉末医学家华佗又改为《五禽戏》,他模仿禽兽的动、摇、屈伸、仰俯、顾盼、跳跃等动作,并结合呼吸运动,用于治病保健锻炼,是后来气功和内行功的先导,也是道家养生学的基础。陈式太极拳把导引、吐纳术和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成为内外兼修的内功拳运动。

(四)陈式太极拳的刚柔相济

刚和柔,两者是相互对立的,然而陈式太极拳却把刚劲与柔劲糅和在整个套路中,一招一势,刚中遇柔,柔中遇刚,达到刚柔相济。《太极拳十大要论》中规定:“运动之功夫,先化劲为柔,然后练柔而刚,及其至也,亦柔亦刚。刚柔得中,方见阴阳。刚和柔的变换,从神与气上来讲,是通过隐与显表现出来的,隐则为柔,显则为刚。从姿势上讲,是通过开与合表现出来的。合则为柔,开则为刚(即蓄则为柔,发则为刚)。在运动过程中表现为柔,在运动到落点时表现为刚。因有神气的隐显与姿势的开合,刚柔就能够充分的表现出来。落点是运动到达尽头之点,是神显与聚之处,所以表现为刚,除此之外,运气转换过程则宜用柔法。陈式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有开有合,每个开合动作都有运动、有落点,落点要用刚劲,其它都用柔劲。这是做到刚柔相济必须掌握的原则,也是练习避实击虚,蓄而后发,引劲落空,松活弹抖的基础。

(五)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

陈式太极拳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运行意识、呼吸和动作三者的密切关系。在走架子时,一举一动都是在意的指挥下,将手、眼、身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和呼吸有机地结合起来,放呼蓄吸,顺其自然,心意不可使气,轻轻运转,成为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

(六)实战性的竞技运动——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

武术自古以来就是踢、打、摔、拿、跌五种分部练习法,而摔法只讲摔,不讲打,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其它四种虽也综合锻炼,但仍各具特色。古代有“南拳北腿”、“长拳短打”之称,也就说明这种分歧。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山东的“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敬伯”之打等,也都各具一技之长。同时由于踢、打、拿、跌四法在实践中有较大的伤害性,因此,历来大多只作假想性和象征性的练习,这就为花假手法开了方便之门。而前人所苦心积累的点滴经验,也因实践不足,很难提高技击水平。这就是我国古代一些拳种在教传之后“失其真意”或竞技无一人传习的原因之一。

总结:通过上文对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陈式太极拳又有了新的认识,陈式太极拳又分很多种,陈式太极拳新架一路就是其中的一个,陈式太极拳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小编建议大家要慢慢研习哦!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