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4式太极拳四大步法
第二、步位要准确,两脚间要有角度。为了扩大支撑面、增强稳定性,两脚问要有一定角度。
例如弓步时两脚夹角20。~30。为宜(顺步时夹角小些,拗步时夹角大些)。虚步、退(撤)步以10°~20°为宜。两脚问横向距离为两拳至一脚,前脚向前,后脚向外45°。仆步则要前脚尖与后脚跟成一条线,后脚外摆130°左右,前脚内扣。
转体时应先微转腰,前后脚的纵向距离也要适当。例如弓步、退(撤)步、侧行步两脚间要保持三至四脚的距离,虚步、跟步两脚间保持一脚距离,开立步两脚距离与肩同宽,合步时两脚保持两拳距离。
做独立步时,提腿膝要高过胯,支撑脚也要有角度。蹬(分)脚时脚要高过腰,练习时也可高过头。拍脚时脚的高度要达到头部,摆莲脚外摆幅度不小于150°。这些角度与距离都要认真做到,务求准确到位。暂时做不到的,要通过加强基本功训练逐步步到。
第三、双腿必须保持一定的弯曲度,即保持弓状。腿弯曲的程度就是拳架的高度。拳架有高、中、低三势,高势双膝稍弯曲,低势大腿接近水平,中势则在二者之间。
采取哪种拳架高度,应根据身体条件与功力水平而定。一般体弱或初学者可采用高势,身体好功力强者可用低势,一般人宜采用中势。行拳中,拳架高度在起势时就要确定下来,在一套拳路中应保持不变,除要求站起(如独立步)、下降(如扑步)外,身体自始至终要保持水平移动,不能上下起伏。
当然在整个习拳过程中,拳架高度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体质的增强、功力的提高,拳架可以由高到低逐步加大难度、提高强度。拳架高低有一定范围,高时双腿不能挺直,低时大腿不能超过水平,即臀部不能低于膝盖。
在屈腿的同时,还要圆裆、裹膝、吊裆。裆部要撑圆,双膝内扣,裆部下沉。双脚则要随腰腿的转动,及时外摆、内扣、后碾,始终保持与膝盖方向一致。脚落实时,则要五趾抓地,脚心含空,有入地三分之感。
腿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腿功是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腿的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我们一定要通过习练太极拳,认真刻苦地练腿,为健康与技击打下坚实基础。
24式太极拳上中下三盘的规律
上盘
头顶至项部为上盘,包括眼、耳、鼻、口、舌、齿、下颚面部等部位。上盘是领着全身运动的机构,分别介绍如下:
项:头顶正中的百会穴是顶劲的中心,应当虚向上领,如同悬起来一样。顶劲领好,则全身轻灵,拳歌所谓“满身轻利”的意思。
眼是传达思想、指挥动作、观察情况的功能。应当平视()的注意力,应当以假设对手的方向为主。也就是步法前进的方向。
眼法是有进无退的(所以退行的步法,如倒卷肱,仍劲的轴心,身转而眼法不变,则外柔而内刚,由于身转而劲 向劲而不丢。当然劲的丢、顶与全体的缠法配合,还有 以乃虚实转换在内劲方面的。 关键所在,学者应当特别重视眼法,至于眼法应以步 与身法的配合也有顺逆及眼法与刚柔、丢顶的关系。前人未曾 ,系我从实践中存取发现,是否正确尚待研究。
耳:而应辅助目光所不及见之处,要经常注意听身旁及身后,练拳时心静身专,耳自聪敏,身后略有响动,便可察觉。
鼻:鼻主呼吸,呼吸应当细匀深长,所谓“调息绵”。
口:口唇应自然闭住,不可张开。当发劲时,可以用口吐气,或发声以加强发劲,但不可以口吸气。因寒气深入肺部,容易引起咳嗽。
齿:应自然合住,但不可作咬牙切齿之状。
舌:应平贴上颚,则口不干,亦不会多出津液。有的主张用舌尖抵于上颚,舌下津液生出,随时咽下。我认为不合练拳时的需要。因为一方面全体运动,一方面又咽津液,就会影响气的呼吸运行。好是不用“抵”法,而用“平贴”法为宜。
下颚:应微向内收,则项易竖直,顶劲亦正。不然,就会出现扬头之弊
项:应竖起来,但不可用力而僵硬,以免失去灵活性。
面部:应当严肃而活泼,有的偏于呆滞,还有人宣传某拳师当练拳时面部显出冷笑或怒容,以表现威力,我认为还是宜怠,应当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