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 太极拳视频

太极拳实战 习练太极拳发劲时如何放松

松是太极拳的核心,也是太极拳基本功。我们今天研究是习练太极拳发劲时如何放松?太极拳的特点是劲力的运用,太极拳处处体现一个“松”字,如何放松呢?下面随着太极拳实战了解一下吧!

习练太极拳发劲时如何放松

初学太极拳要学会放松,特别是在练习太极拳发劲时,如果身法不能放松,劲就发布出去。

人体“如练”的反应必需以全身的放松为基础,如果没有放松,往往难以完成这种“如练”的动态。即使能够做出这种“如练”的动态,也根本不可能出现“如练”的传递性的力量。

42式太极拳、剑与陈式太极拳中有发劲动作,如果自己开始有一点能够真正发劲了,做这些动作时,往往会感觉越是想发出理想的劲来,越是发不出劲。

有的人一想到发劲,手臂就会习惯性的主动,手臂就会用点力,结果手臂的力与传递性的力发生冲突。

两败俱伤,相互抵消,弄得反而有力量在身体里很窝囊地憋住了,虽然浑身使了不能再大的力气,手出去却感觉不到大的力量。

而如果手臂能够放松(所谓“放松”实质就是不用力),手臂不用力得就像是瘫痪病人瘫痪的手臂,没有了一点点的自主力量,这手臂就像不是自己的了,觉得自己的肩对这像瘫痪的手臂也没有丝毫支配作用了,手臂无力得就像是要掉下去那样,发劲时却能够感到很大力量的传递十分爽快通透,还确实感到自己没有怎么使用力气,手出去的力量倒出乎意料的十分强大,会有这手臂就像是一条鞭子这样的感觉。

掩手肱捶发劲中手腕、肘、肩关节的脱开会觉得发生瞬间的疼痛,稍强的发劲,初练的人会疼痛得受不了;42式太极剑中的崩、推、刺等的发劲,剑身、剑尖会发生无法控制的强烈颤抖,并且肩、臂、手越是不用力,颤抖得越是剧烈。

这样再继续锻炼下去,会感到当身躯也能够这样瘫痪似的不用力的放松,发劲的效果就会更好。无怪乎杨澄甫、李雅轩、陈微明、郑曼青等先生都这么强调“松”对于“内劲”的重要,尤其是李雅轩先生对于发劲之身体、手臂要放松到十分不用力、软绵绵的状态作了反复的多方面的强调与描述。确确实实如果没有放松,可以说人体要发生使用这种传递性的力量“劲”是根本不可能的。

放松不仅能使力发的更大,还能调节身体,可以使身体放松,缓解压力,调节生活节奏。

太极拳发劲原则

一、力接原则

在太极推手过程中,感知对方劲力变化和把自己的劲力施加给对方都是通过力接点来实现的。因此,在劲力运行与转化过程中必须使力接点保持相对固定,同时使自己的劲力与对方的劲力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接触状态。

也就是所谓的“沾、粘、连、随”,这样才能避免“顶、匾、丢、抗”现象的出现;也只有使自己的劲力与对方劲力保持连接并同步运行的状态下发劲,才能使借对方劲力进攻对方或反击对方成为可能,否则就根本谈不上“借劲”。

在太极拳实战中,要学会灵活运用技巧,例如借力打力,使用小的力将对方拿下,学会后发制人的技巧。

二、中起原则

我们知道,劲力转化点是劲力相互转换的地方,如果进攻一方在此处发劲,就不能产生借得对方劲力的效果,而防守一方也不容易即时转化进攻的劲力。

这样双方就会出现僵持、顶牛的现象。也就是说,发劲的启动点不能在劲力的转换点处,而应该在劲力运行过程中的弧线上,这样才更有利于发劲的启动和运行。

三、加速原则

在推手过程中,双方力接点处的相对劲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抵消的。而双方力接点运行的椭圆形轨迹的劲力是两人的合力,这个合力相对双方来说,方向是一致的、速度是相等的。

正是因为如此,只有进攻方加快自己劲力和原有速度,使自己的劲力超过合力速度,这样才能牵住对方并产生借力的效果。

四、偏向原则

在推手过程中,双方力接点运行轨迹如果始终处在双方劲力的有效范围之内,并处于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彼此进攻和防守相对都比较容易。

因此,一方如果想进攻另一方,就要在发劲的同时改变自己劲力的原来方向,借以使原来双方程合力的运行方向也发生改变,并带动对方使其劲力方向发生相应变化。

近逼或远离其重力中心线,使双合力仍在自己的有效范围之内而脱离对方的劲力有效范围,打破原有的相对稳定状态,使防守一方难于化解进攻方的发劲,这样才能达到敌背我顺,进攻对方的目的。

1/1页
太极拳实战视频太极拳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