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走架动作要领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走架动作要领

太极功夫由浅入深,由入门到登堂入室,须经历若干个层次。对此,各派各有不同叙述。

王宗岳《太极拳论》对此有一高度概括的论述。他认为习练太极拳“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即招熟——懂劲——神明三个阶段。

但后强调“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即非一朝一夕的工夫可以铸就,而是千锤百炼,久久逐磨,才有可能造就。太极拳功成,何其难矣哉。

吴式太极拳成就于杨家,成名于清末,数代相传,名师辈出。功架紧凑、松静自然、轻灵圆活、斜中寓正、川字步型、手不过头、动作贯串是其特有风格。

而推手中的细腻绵柔,手法严密,招数多样,出神入化的神奇技术,更是受到中外大批爱好者的推崇。

长期以来,吴式太极拳的传授和习练,也逐步形成了有阶可凭,拾级而上的尺度依据。

使习练者从“小学”“中学”“大学”到“研究生”逐步攀登,从而增强信心,久久用功,至于“豁然开通,登堂入室”。

这里介绍各位师长对吴式太极功夫层次的描述,与各位同好探讨。

第一层功夫:走架,套路熟练,架势正确;身体各部位如头、肩、肘、手、胯、膝、裆、脚等都符合要求。

即走架时始终做到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松腰垂臀,裹裆含腚,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身形身法,步型步法和手型手法合乎吴式太极拳的规范;动作轻灵、紧凑、缓慢、圆匀、松静、完整、连贯。

要符合这些要领并非易事。有些学练多年的爱好者,往往还不能完全达到这些要领,以致难以向更高层次攀登,殊为可惜。

原因大多为以下三点

一、学时缺少明师指点,以至于以讹传讹,误认为吴式太极拳就是这个样子。

二、学时架子尚正,时间长了逐步演变走形。

三、认为练太极拳要领那么多,太难掌握,只要大致相似就可以了,架势的正与不正不会那么重要。

这都会把太极拳的根本特性丢掉。这样练太极拳,只能起到做体操的作用,要想练出高深的太极功夫,使身体百炼成钢,益寿延年就难了。

太极祖师张三丰对如何打好太极拳有一非常精辟的论断: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犹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勿使有凸凹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

太极拳是人体文化,要求深奥。练太极拳更是一种先外后内的修炼:在外攻防,在内修身。

在外练型须动作规范;在内练意.练气.练神,在动态中追求重与轻快与慢意与形气与劲的协调变化与平衡。

要想练好太极拳,不仅要努力做到这些要领,更要勤学勤问勤悟不断体会琢磨,不断来完善自身修炼,逐项追求这些要领的境界。

等到完全达到了这些要求,这才算是第一层次的太极功夫,也是太极功夫的小学程度。

到了这一层次,修炼者身体状况明显改善,一些小毛小病不药而愈,就是一些较重的慢性病,其症状也会感到明显减轻。

这一层次,快则三年,慢则六年。愿吴式太极拳的爱好者好自为之。余与各位共勉。

1/1页
太极拳视频吴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