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如何练好杨式太极的基本功

以前只有中老年人喜欢练太极拳,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加入到太极拳的行列。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流派中的一支,很多人都在练习。对于很多练杨式太极拳的人来说,如何练好杨式太极拳是关键,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如果练杨式太极拳的直立和软步吧!

直立

在做杨式太极拳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身体要直立,不可以东倒西歪。

支撑物体的底基称为底盘,在物理学上称为“底面积”。例如钟座就是钟的底盘。行拳站桩,二脚外缘的联线范围以内的面积,就构成了人体的底盘。

行拳站桩及竞技运动中,人体的重垂线如能保持在底盘范围内,那么人体就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

如果人的身体没有站直,就会东倒西歪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如重垂线超出底盘,在没有依托的情况下,又无法依靠桩步、腾空、步随身换等技术,使之重新纳入底盘,人体就会发生倾跌现象。

在拳术运动中,拳家会通过坐腰落胯、圆裆敛臀等措施,也就是通过蹲坐姿势,保持两脚齐整地踏实,端正身法,虚胸实腹,取得支撑八面,稳固厚重的“底盘”。

一般来说,直立的底盘较小,重心较高,其稳定性较差。反之,两脚距离越大,其底盘越大,重心越低,稳定性相对也较好。

所以,不管你怎么的站立,如果你的步法跨的太大,那么就会感觉到自身的动作转换比较困难。

于是,在实际的拳术及竞技运动中,既要把对方的重垂线击出底盘,又要使自己的重心相对稳定,就成了拳术及竞技运动中的深邃学问了。

我们试比较直立与大步距之间的优缺点。

直立状态,底盘小,重垂线易偏离底盘;重心高,相对稳定性差。但重心高,如跌仆,则倒地所需时间长,如步法身法灵活,则便于补救。但劲力难以起脚跟,失却根本。

大步距状态,底盘大,重垂线不易偏离底盘;重心低,相对稳定性较好。但步距大,步法迟涩不灵。重心低,如跌仆,则倒地所需时间短,加上步涩,难以补救。

从比较中可以看出,拳家们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在直立和大步距状态下寻找、调整适合自己的佳步距,在取得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取得大的灵活性。

以确保稳定与灵活的统一。取得支撑八面,稳如泰山的“底盘”。

经过大量的实践,拳家们在调整、选取佳的步距后,再采用“四六步”或“三七步”较符合上述原则;而直立步,尤其是僵直而立,全无戒备的状态则为差状态。

拳谚说:“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所以内家拳力戒直立。

软步

软裆萎膝,叠步“过劲”,足膝偏撇,掀脚拔跟之谓也。

裆部即会阴部,站桩行拳,裆要圆而虚,要裹裆、吊裆,不可夹裆(尖裆)、平裆。

它的原理与拱型桥洞建筑是相似的,这是因为拱型的抗压承重能力大于尖形及水平形。两胯根撑并,两膝呈微向里扣之意,裆自然能圆。

会阴处虚虚上提,不使其有下荡之意,裆自然能虚。裆的虚圆,使胯骨的骨节撑开;胯骨节周围的韧带极紧,必须撑开撑圆至足,以增加其伸缩旋转的灵活性和扩大其活动的幅度,使下盘轻灵而旋转无滞,并加强腿部的弹性和弓劲。

而软裆,即表现在仆步、弓步、马步等步法时,裆部全部下落,软弱无力地贴近地面,似同瘫痪。

这样不但起身费劲,遇到对方进逼,就会瘫倒在地。

所谓萎膝,也叫“软腿”,主要表现在弓箭步时,后腿膝部向下弯曲。

所谓“弓箭步”,顾名思义,是“前腿如弓,后腿如箭”的意思。技术要求为前腿弓,后腿蹬,因而也称之为“弓蹬步”,其后腿膝关节必须保持一定的松沉度,不可蹬得僵直,做到自然地直而不僵,符合“劲以曲蓄而有余”。

但如相反地走向另一个极端,使后腿向下曲而不直,就成软腿萎膝了。

拳诀说:“劲起于脚,发于腿。”作为进攻性的弓箭步,如果出现软腿萎膝现象,下盘出现支撑与后蹬无力,出击也就无劲可言了。

1/1页
太极拳视频杨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