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式太极拳 浅谈杨式太极拳养生与技击
上一篇介绍了杨式太极拳的基本作用,今天小编再从杨式太极拳的“养生”与“技击”两路为大家做介绍,希望能让大家对杨式太极拳的了解更为深刻,并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将其贯穿进去。
养生与技击是杨式太极拳的两种主要套路,了解它才更有利于我们学习太极拳
养生架有大、中、小三种,即地、人、天三盘。基础功夫应由大架着手。
健候公以大、中、小三套架子授徒,北京汪永泉、上海田兆麟等均学过中架,叶大密师承田兆麟,云手有一开一合、两开两合、三开三合之分。
由此可见,养生架早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且被应用。
少侯公以小架授徒,田兆麟、吴图南(拉布)曾学杨式小架。澄甫以大架授徒,但其早、中、晚期拳架略有不同。
试以揽雀尾为例,澄甫公早之拳架,左向西南,右向西北,这两个斜角方向动作均称为揽雀尾,然后才是挤、按。健侯公所传之大架如此。武汇川、田兆麟为澄甫公早期弟子,他们的拳架在起势之后均有两个斜角式,田师伯门徒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一书之插图以及武师伯门徒张玉之拳架可资佐证。
澄甫公中年之拳架,左转腰面向正南,可参阅陈微明师伯《太极拳术》一书之图照。澄甫公晚年之拳架,左面向正西,可参阅《太极拳体用全书》第二节图像。
《太极拳体用全书》,对于初学者学习非常有帮助,建议大家可以看看。
景华师曾教导我仔细区别澄甫公早、中、晚期拳架,并且说:"是哪个时期杨门弟子传授之拳艺,一看拳架便知!" 雅轩师伯乃澄甫公时期弟子,看到《体用全书》之拳架与其本人所学者略有不同,遂误判为曼青师伯擅自修改。路迪民教授则认为雅轩师伯擅自更改澄甫公拳架。其实澄甫公本身拳架在不断演进,因此而产生种种误会。
第二路技击架,变化更大。杨式技击架称为"太极长拳",吴式则称为"太极快拳"。
杨式太极长拳速度快慢相间,动作刚柔相济,步法要走滑步,发劲吐气出声。澄甫公在上海,将整套长拳拆开,作为散手教授入室弟子。
景华师在澄甫公门下学拳,慢拳、长拳都是拆开架子一招一式反复苦练。澄甫公亲自将拳架连贯示范,仅有3次而已。一次打慢拳上半套,一次打慢拳下半套,一次将全套长拳放慢速度打。
澄甫公指出,长拳各招式熟练之后,可以自由衔接,可长可短。因此,澄甫公所授太极长拳共60势,董英杰师伯所传为23式,陈微明师伯所传为108式。
微明师伯在他所著《太极剑》一书后半部,附有《杨澄甫先生所授太极长拳目录》和他自编的《增加太极长拳目录》。
目前大陆书铺中有两种"杨式太极长拳"著作出售,均自称嫡传。我翻开一看,各有百余式,都是在微明师伯所编套路上稍加变化,决非澄甫公所传长拳原本。
作者在序言中无论使用多少花言巧语,都掩盖不了事实真相!澄甫公晚年,不但拳式变化,刀、剑有改动。
据景华师分析,改动之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第一,澄甫公功夫越练越深,内劲增长,则外形收敛含蓄,沪火纯青,绝无剑拔弩张之态
第二,澄甫公晚年体重达到280余斤,练太极拳速度自然需要放慢,拳、剑、刀中的跳跃动作必然要删除
第三,早期弟子习武者多,晚期弟子养生者多,动作自然要求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