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大师陈照奎 讲解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拳“母式”“金刚捣碓”虽不能窥全豹,却可以抛砖引玉, 以供同道研究参考。
按大架(老架头二套)83式第一个“金刚捣碓”动作分解,就可以从中看出整套太极拳拳理拳法的基本特征。
(一) 第一“金刚捣碓”动作造型,一起势就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大架阴阳变化与技击功能统一的法则。
1、“动则分阴阳”。
两手上提,腰下塌,双腕上提,两肘下坠,边提边塌是一组阴阳相济(“逢上必下”)。而且是螺旋上升,螺旋下沉,裆走下弧,倒换重心,从而体现了它阴阳变化的螺旋形式。从起势的两手从腿边的欲上先下(立圈)到提腕屈肘,边提(突腕)、边塌(沉腰)、边转(转腰,裆走下弧、倒换重心)同时完成。、由此也可以看出传统太极拳术练习的高难度。
分析这第一个动作的特点中与各流派传授的起势不同,大凡都是双手由腿边平抬而起,肘平、腕平,没有“逢上必下”之拳理规矩制约。按照拳式走架;我这里指出这一动作特点的细微传授之处,就是大架固有的“双圈抖送法”技术。就此一细微的动作反映在散打、推手、摔打中作用显著,按拳式走架秩序,运用这一动作可以在敌人抓住我双手双腕时变化出“左冲”、“右冲”、“煞腰压肘”、“翻花舞袖”、“双推掌”等拳式的技击奥妙之用。对付敌人的后抱腰也有三种以上解法,包括“神仙大脱衣”。
2、“一动多用”。
马虹老师传拳时,不仅强调“一式多用”,而且讲究“一动多用”。例如,上述第一“金刚捣碓”动作一至二的过程;双手距离一小手臂宽,右手顺缠,左手逆缠走弧线,形成陈氏太极拳顺步推手的“顺逆缠绞法”,由“顺逆缠绞法”又变化出“前膛拗步”在四正推手的过渡动作一顺一逆,“白鹤亮翅”的过渡动作与变化到“退步压肘”等拳式技击用法等。
3、“化打结合”。
“金刚捣碓”动作一、二与动作三、四是两组化打结合的典型技法。化打结合,化打合一,打即是化,是大架的主要拳法。那么,从第一“金刚捣碓”就非常充分地表达了这种技击特征。动作一、二是先棚后捋(大捋);动作三、四是先捋后靠(加肘法)。用陈照奎宗师的话说,这就是“来之欢迎,去之欢送”,这正是在推手练习中“一逆一顺”和“一顺一逆”缠丝劲变化的通俗易懂技击方法传授。
马虹老师要求弟子们特别注重单式基本功的练习,并说陈照奎宗师对单式练习不轻易传人。
动作三:单练为“上步捋”、“退步捋”形成的“上引下击法”, 由此,可变 化出“前膛拗步”、“双摆莲”、“击地锤”等拳式和对左脚的下蹬、踢、扫、挂及 双手的后引、捋基本功的练习和多种技击用法,反复进行单式训练,易出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