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大师陈照奎 讲解陈氏太极拳
4、“三节互用、三盘并进”。
动作四、五,又充分体现了太极拳大架讲究的三节劲、上、中、下三盘动作同步化的整体劲等特征。左手“逆缠撩击法”(立圈,顺时针),体现在散打中“后发先至”、“打即是化、化即是打”,用在掩手肱锤中有掩手抖击,抓拿挡掩之用。大架“金刚捣碓”体现出左手向敌人上部攻击(敌先动),包括肩、肘、手三节,用时快、准、狠、猛。左手单练立圈直径从敌人裆部到面部,由大圈到小圈,运丹田发劲到手的松、活、弹、抖。右手单练“顺缠托击法”(立圈,顺时针),右手的单练包括“撩阴掌”、“白蛇吐信”、“下勾拳”、“迎门肘”等的综合应用,右手主要对付敌人身体中部区域及重要穴位。右脚掌练贴地“前扫平圆法”,管敌之身体下部、插裆、蹬踢、踩、跺、扫敌之脚。组合对敌上、中、下三盘部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同时进击,这是“金刚捣碓”拳式在散打中正面防守进攻的技击方法。
5、“金刚捣碓”动作五、六。
亦即《拳谱》图9之定式,特点在于左手提折腕,突肘的造型。依据大架拳式造型走架原理,我左手抓住敌之左手腕背,提折腕,突肘,右手扣拿敌之肘部或“曲池穴”、“小海穴”等擒拿用法,由此定式造型可以变化出“三换掌”、“井缆直入”、“野马分鬃”、“单鞭”反式等擒拿用法,在四正推手中体现出太极拳缠丝劲擒拿法的威力。“金刚捣碓”动作五、六还包括上下对拉、探、兜劲的技击用法,还可演化“过背摔”(右肩)等用法。
6、“金刚捣碓”还充分体现了“轻沉兼备”、“柔中寓刚”的拳理。
马虹老师传拳时,常讲练拳时要注意轻沉兼备,而且说不只是维持动作平衡的轻沉兼备,还要注意“轻武器”与“重武器”的兼备。如棚捋动作多系轻柔而具弹性的动作,表现沾连相随,柔化为尚。但同时,又不可忽略柔中之刚,轻中之重。即在手上动作棚捋挤按等柔化动作之时,注意肩、膝、脚的“重型”击打作用。据说陈照奎宗师把肘,膝动作称作太极拳的“重武器”。一提腿想到用膝,一出手想到用肘。
(二)第二“金刚捣碓”过渡动作,又包含了太极拳推手“大捋”用法。
第二“金刚捣碓”过渡动作由“单鞭”转换,《拳法》已作了多种用法的说明,我这里按上面已叙述过的“顺逆缠绞法”、“双圈抖送法”以及变化到“四正”、“四隅”顺步推手法再体现第二“金刚捣碓”过渡动作,即顺步推手中的“大捋”。从此式动作,可以看出陈式太极拳大架从陈长兴一陈耕耘一陈延熙一陈发科一陈照奎一马虹(1927——)大师一脉相承都是练低架。低架肯定是比较难练,大捋必然又是走低势。
马虹老师阐述陈氏家传套路编排都是按顺步推手编排的,顺步推 手比合步推手难练,转腰到低桩幅度大,费劲,但更实用。当然,合步推手比较省劲、难度小,因而练习的人多,马虹老师严格要求弟子们坚持不懈的练习难度大的传统大架和从推手中检验拳架。
(三) 第三“金刚捣碓”过渡动作中的托拿大臂法(摔法)。
此法由《拳谱》第十五式“十字手”转换,只有大架,才·有这一过细的过渡动作。按照拳式造型,使用“托拿大臂法”,我右手拿住对方大臂(腋下),左手拿其另厂肘关节,随机发之。还可以我右手抓敌右手,我左手横拍击打敌胸部,再用左手由逆转顺缠下插托击敌裆部,配合我右手下探将敌过背摔(左肩)。
结语:看完文章大家对陈照奎的陈氏太极拳法是否有了个大概的了解呢!其实每位陈氏太极拳法掌门人的拳法都是不一样的,其精髓与内含各有千秋,需要大家慢慢品味才能略懂其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