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陈式太极拳系统化训练

太极拳的“合”,是指在判断出对手攻击,并待对手攻击的定势已经形成,出拳,出脚的轨迹、方向已不可改变,充分利用对手这种攻击的可判断性和不可更改性,“舍己从人”,放大对手的攻击趋势,顺势改变对手的攻击方向。

这就是所谓“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引自《道德经》)这种。顺其自然”的结果,必然是加大对手对自己身体的失控状态。

强弩之末,而待对手“末”的到来,恰恰是我“后发”的佳时机。这个过程,含有贴近粘住和控制住对手的意思。陈照奎师傅曾说“来者不拒,束多少收多少”、就指的是这个过程。

太极拳的后发先至主要是通过埘敌方动作的预判,在接敌时已判断出对方攻击动作,“化”的同时就包含攻击,“化打合一”。

这个“合”的过程,说起来话很长,实战中却是稍纵即逝。通常运用重心转换、掤、捋、挤、按等等,即可完成。而常常被武术家们忽略的是运用跳跃的动作完成“合”的过程。

这样的跳跃动作幅度大,并且不受空间的制约。跳跃后完成的“合”,具有其他动作所不具备的快速、准确和强悍的攻击力。

从主体讲既是意、气、力的内三合,也是招数的“合”,从对方讲是处于完全被控制下的束手就擒。

跳跃可以在瞬间完成已方由劣势变为优势,而对手由主动变为被动的快速转换,然后可以“挨着何处何处打”,而对手根本没有逃脱的机会。

跳跃增加了攻击的点、面

陈式太极拳虽然讲究近战,但由于运用了各种的跳跃,也解决了攻击较远距离的敌手的问题,采用了见远不见高的蹿步跳,如二路拳第十八式的“飞步拗弯肘”。

虽然讲求“拳走低架”,有仆步、鹊地龙等下三路的动作,但是也有原地旱地拔葱、翻身盖顶、拳肘下砸的腾空跃起,如二路拳第十六式“翻花舞袖”。

跳跃动作使攻击点面成市体交叉状,指上打下,防下我就跃起,犹如油锤灌顶白天而降。

“二起腿是上跃法……左右二脚相继一齐离地四五尺而跃起也 二足连环起,全身跃半空”,“何谓跌岔?身从空中跌下,两腿岔开,方为跌岔”,“青龙出水是直进平纵法,左足随右足向前飞纵”…… 陈鑫《太极拳论》对这些跳跃动作曾有详细的记录,但现在已没有多少人在演练中完成这些动作。

陈式太极拳跳跃的种类非常丰富,有些动作仅见于陈式太极拳,如二路拳第三十三式“左裹鞭炮”、横身跃步跳。

1963年出版的顾留馨,沈家桢著《陈式太极拳》谈及此式时说:“能使人练成轻身横跃的功夫。”但现在不管是正式比赛还是教学光碟都把此式改为了震脚。

此外,除了单跳,一路拳、二路拳,还有一些连跳,如一路拳第三十八式“翻身二起脚”接第三十九式“兽头式”,二起脚单腿落地再次跃起,落地变偏马步转兽头式。

一路拳第三十八式劈架子,接翻花舞袖,接掩手肱锤,俗称“三跳”,是极难的连续三次跳跃。但现在即使是大师一级的拳师,也都把它改成了一次跳跃。

此外,还有顿步跳、跨步跳、翻身跳、错步跳、闪身跳、仆步跳等等共计十几种跳跃。这些跳跃都有严格的动作规范,又各不相同。

正是这些不同的跳跃构成了陈式太极拳为精彩的实用技击内涵。

1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