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56式 陈式太极拳56式引化劲论

二、陈式太极拳56式缠丝劲的分类

缠丝劲是圆、是球,并且是旋转中的圆和球。它要求“曲中求直”,就是说处处是弧线,处处也是切线,是曲直两者的对立与统一。它要求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要以腰的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到达肢体,以腰为轴来带动肢体,做到一动腰先动。所以腰是缠丝劲的发动机。

陈式太极拳56式缠丝劲通常分为顺缠和逆缠。小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小趾侧向足心旋裹是顺缠,大指侧向手心旋裹或大趾侧向足心旋裹是逆缠。

具体地,根据缠丝劲的内涵和特点,还可以将其细分为出劲顺缠、收劲顺缠、出劲逆缠、收劲逆缠四种方法。

出劲顺缠: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椎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后,绕臂斜缠而下,从尺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

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前裆向外,过胯向后,绕腿斜缠而下,经内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顺缠。

收劲顺缠: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从桡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顺缠。

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后,经外踝,绕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后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顺缠。

出劲逆缠:手臂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经命门穴,循脊椎而上,过大椎穴,逾肩井穴向前,绕臂斜缠而下,从桡骨端向里,过掌心劳宫穴,达中指端,是上肢的出劲顺缠。

足腿伸展向外,内气由丹田发出,下行至会阴穴,经后裆向外,过胯向前,绕腿斜缠而下,经外踝,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外侧向前,达大趾端,是下肢的出劲逆缠。

收劲逆缠:手臂屈收向里,内气从中指端回收,过掌心劳宫穴,经尺骨端向外,绕臂斜缠而上,至肩,经胸部膻中穴,向下归于丹田,是上肢的收劲逆缠。

足腿屈收向里,内气由大趾端回收,过足心涌泉穴,沿脚掌里侧向后,经内踝,绕腿斜缠而上,过胯,由前裆至会阴穴,再向上归于丹田,是下肢的收劲逆缠。

三、陈式太极拳56式缠丝劲的功能

在医疗保健方面,以内气运转为内容的缠丝劲,有利于疏通经络、增强脏腑功能,锻炼肌肤、骨骼和关节。出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阴和足三阳经气,收劲缠丝着重疏导手三阳和足三阴经气。

手足每转一圈,十二经和任督二脉都得到疏导。《灵枢·本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疏通了,脏腑机能就可加强,肌肤、骨骼和关节就可得到濡养。

缠丝法的画圈旋转与通常的手足屈伸相比,能使更多的肌肤、骨骼和关节参与运动,也有利于提高肌肤张弛的机能,增强骨骼和关节的柔韧性。

在技击竞赛方面,缠丝劲是太极拳各种技击方法的基础。太极拳主张因势利导、借力打力,与对手交接时肢体螺旋形地屈伸进退,能够避免同对方的来力顶抗,化解来力强度,并根据需要改变力的方向,动摇对方身体重心,进而克敌制胜。

缠丝劲的沾连法,还能够沾连对方的肢体,使其不易脱离。

陈鑫说:“唯以柔软缠丝法接之,未沾住人身则已,如既沾住,则吾以缠丝法捻住其皮肉,缠而绕之,沾之,连之,黏之,随之,令其进不得进,进则前入坑坎,退不得退,退则恐我击搏,故不敢硬离去。此缠丝劲之在拳中为紧要妙诀也。”

1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