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如何把握太极拳的要领
学习太极拳需掌握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的特点是刚柔相济,缓慢柔和。练习太极拳的好处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练习太极拳还能陶冶情操。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陈式太极拳基本功。
如何把握陈式太极拳的要领
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练习陈式太极拳需静心修炼,否则达不到练功效果。
(一)虚灵顶劲
就是头向上顶,意识上顶百会穴,神贯于顶,项部直立松竖。具体练法头顶天,项松竖,眼睛平视,后脖颈贴衣领。这是对静态的头颈部而言。
盘起拳架来,就要同其他要领相互联成一体动作。如在“虚灵顶劲”的同时,“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时,相应“含胸拔背”、“沉肩垂肘”。这时,有顶有沉,上下之势,得以相称,脊椎松竖了,身躯正直了,此时,就会出现一种松空的感觉。
这里有一个地方非常难练,即习惯性的向上顶劲,身躯也会随着一起向上,而此处的头向上顶,应该是身躯下沉。
这在太极“力道”上讲,是力在上与下的对称,要达到这层意思,须相应地克服日常生活习惯上的拙力。之所以说这是拙力,因为“一上俱上”拔了底劲,立身不稳,易于倒地。
“虚灵顶劲”,在陈式太极拳要领中排次居首,在整个要领中是个“纲”,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
(二)沉肩垂肘
是指肩要松开下沉,肘要松开下垂,但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肩若不能沉,气也沉不下去;肘要翘起,肩也会随之耸起来,就同内家拳相悖了。根据笔者实践体会,肩易沉,但着意于肩的下沉,则会在往下伸拉下,肩有不舒适的感觉。
练习陈式太极拳讲究的是松,初学陈式太极拳要求做到全身放松,当你练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会发现,沉和松是同时存在的。
因此,转意于肘,后来逐渐地觉得只要肘能下曲松垂,肩自然就会沉下去,且很顺应。肩与肘的关系,肘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须注意,沉肩时,还要虚腋。腋下 "如同夹着两个热馒头",空度大了,谨防要掉;空度小了,又怕烫着。
这个比喻,既形象,又有分寸感,非常贴切,说拢住实则无物,道无有意念存在,这种寓虚与实、合与开于无限想象的高度集中的空间里,使身体出现一种腾挪飘逸劲势。可见,肩与腋的关系,肩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腋能虚“沉肩垂肘”才能正确,才能到位。三者,是互为条件,互相联系的。尤其在动态中,“沉肩垂肘”与“含胸拨背”相辅相成,使气沉于丹田,沉劲守住,顶劲相对称地顶起,随着拳架的盘转,内气会在两肩、两臂通畅地运行起来。
(三)含胸拔背
含胸,是胸部要平正;拔背,是气贴于背。具体练法:在上述"沉肩垂肘"的基础上,脊柱松竖,躯干正直,胸肌和背肌同时放松,前后均要平正、不凹不凸,这时,就有气下沉丹田和上贴于背的感觉。
能含胸,胸就开了,气就能通;能拔背,背就开了,气就能顺。"含胸拔背"到位了,气就能够通顺了。
有两位拳友,其一说他会运气,但觉背部肌肉发紧,练完之后也有紧的感觉;另一说他也会运气,只是说背部夹脊稍上处有一节有胀困感,自觉不正常。这两位的毛病是共同的,郡在背部,“拔背”没有到位,因此,背不开,气不顺。
有的书上说,“能含胸,就能拔背”;我的体会不是这样,能“含胸”,不一定就能“拔背”。人们在不同程度上形成低头猫腰的病态姿势 凹胸凸背,即胸肌松,背肌紧。
因此,当胸部和背部要求同时放松的情况下,受身体定型缺陷的影响,自然胸部易放松,而背部不易放松。
“拔背”与“含胸”的关系,“拔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拔背”能够到位,“含胸”就自然能够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