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42式太极拳

42式太极拳 练42式太极拳对腰胯的要求

42式太极拳对腰胯的要求有塌腰、收臀、尾闾上提(谷道上提)、合胯、圆裆、抽胯。

一、其中“塌腰、收臀、尾闾上提(谷道上提)”是一个劲

有些人练了几十年拳,不知道何为“塌腰”。其实“塌腰”的“塌”字是向下之意,有的所谓名家竟然解释为向内凹,以致于他教的拳都是撅着屁股练,未免滑稽。

42式太极拳要求腰部即命门部位向下沉坠,臀部内收,谷道内提如忍便状。

这样做的结果有二

将腰椎部生理弯曲拉紧,将他周围肌肉筋膜拉紧

腰椎部位生理弯曲的作用在于缓冲来自下肢的冲击力,以保护内脏和大脑不受振荡。

但是他保护身体的同时也阻碍了我们下肢发力对腰背部的传导.要大限度的把下肢爆发力传给腰背,就必须减少腰椎生理弯曲对力量的缓冲作用。

所以就必须通过“塌腰、收臀、尾闾上提(谷道上提)”来将腰椎部生理弯曲拉紧,将他周围肌肉筋膜拉紧。

将他周围肌肉筋膜拉紧

至于因此而产生的对身体的损害作用,只能通过在拳术锻炼中,对肌肉、骨骼、内脏的锻炼强化来保护,通过增强饮食营养来补充修复受损的肌体。

同时练拳时不宜震脚发力(做表演除外老前辈们经常是过了四五十岁就开始注意养生,养气就是为了修养年轻时损伤的肌体;同时有些没有注意修养生息的老前辈年老后身体都出现了问题。

42式太极拳的这种发力方式,造就了发力的刚猛迅捷,但是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所以一方面,我们需要追求发力效果的高效率和身体健康的平衡,就要掌握好拳术练习的分寸,不可以一味蛮练。

另一方面,还要看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有时候面面俱到、两全其美是难以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做出抉择和取舍。以丹田为中心,将腰臀部的肌肉内脏抱紧,即所谓抱丹田。

丹田只有抱紧而不松散,才能在爆发时把力量迅捷无失的向外传递。如果丹田不抱紧,那么在他爆发力量时,由于其自身的不稳定,必然导致发出的力量方向不明确、能量被缓冲。

二、“合胯、圆裆”是42式太极拳对胯部规范的一组劲力

这组劲力也可以被称作“里撑外裹”劲,就是胯部(包括大腿)外侧要有向里合、向里裹的劲,而裆(包括大腿)内侧要有外撑的劲。

这样胯部(包括大腿)的结构象拱桥一样,坚固而有弹性。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里撑外裹”必须取得劲力上的平衡,不可显露于外,也就是不能尖裆或敞裆。

三、“抽胯”其实不是一个孤立的劲,在做好“塌腰、收臀、尾闾上提(谷道上提)”的同时,“扣足,催膝”就是“抽胯”

他直接的目的就是把胯部的髋关节韧带拉开,其目的也有二:增强下肢的灵活性,他是步法灵活的基础。

2、俗话说“筋长力大”。“抽胯”对下肢力量的增长也有重要作用。

在42式太极拳对身体的诸多规范中,尤以腰胯部位为复杂。况且其下是腿足(腿足受地面反作用力和摩擦力的影响,必然比手臂更难于控制),其上承载躯干重量;并且是转换下肢力量到腰背部的中枢环节。

所以腰胯部位练习的难度比之肩膀大得多.练习掌握也为不易。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