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的太极魂论述

杨澄甫式太极拳作为杨式太极拳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熟悉和信赖。

学练者随处可见,然而有的人打“硬拳”,缺陷、凹凸、断势、僵硬笨拙;有的人打“滑拳”,少气、无力、无神。

殊不知他们已经丢了太极魂,或者说原本就没有魂。正所谓,有魂则拳存,无魂则拳亡。

一、杨澄甫式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

杨澄甫式太极拳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

当年,杨式太极拳鼻祖杨露禅称霸武林,被称为“杨无敌”,“软十三,不敢贴”。

他的拳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共有十套(智捶、杨式大架、杨式老架、杨式小架、杨式长拳、小九天、后天法、三十散手、十三丹功、太极点穴法),是民间武术和皇家文化的有机组合,是对陈长兴陈式太极拳的扬弃。

随着时代发展的要求,杨健侯将其中的杨式老架修改为中架。冷兵器退出战场后,健身防身大众化的社会渴求对杨式中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历史的转折点,杨澄甫挑起了改革发展杨式中架的重任,删减了原来弹跳、发力、猛硬等高难度动作。

将其修改为集技击、养身、表演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男女老少病弱皆宜的杨式大架(定型架)——杨澄甫式太极拳(89式)。

时至今日,以杨澄甫式太极拳命名的研究社、授拳中心、培训馆等各种组织遍及亚、欧、美、澳等四大洲。

二、杨澄甫式太极魂

魂是附着于人体作为主宰的灵性、生命的来源、表现出来的活力等等。魂在使用上也很广泛:如中国魂、军魂、团队魂等等。

魂是附着于人体作为主宰的灵性、生命的来源

杨澄甫式太极拳产生以后,什么是杨澄甫式太极魂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一大关键,同时也是拳友们时常谈论的热门话题:有的说是“掤”,有的说是“松”,凡此种种莫衷一是。

我则认为杨澄甫式太极拳之魂应该是“圆”和“圆转运动”。

因为只有它,才能对杨澄甫式太极拳起主宰作用,只有它才是杨澄甫式太极拳的生命来源,只有它方可表现杨澄甫式太极拳的活力。

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试将千斤重的石球置于一平面上,用很小的力即可使其动起来。

从状态上看,石球围绕自己的中轴做匀速自转和公转运动;从方向上看,外力向东,石球自转的方向则朝西。

可谓“四两拨千斤,动中有静,动静合一,你来我往”;又如不倒翁,只要我们轻轻一按,它就立即随着按手的方向“走化”。

按手慢慢回收,它就紧贴按手还原,“不顶不丢”,“舍已从人”,永远不倒。

再如水上漂葫芦,如果我们不经意地对葫芦轻轻点按时,葫芦就会很敏捷地滑到一边。

即使合按其中心点,力的方向只能是垂直,一旦打曲,合不住其中心点,葫芦便会猛地反弹起来,而且按力越大反弹力就越大。

这不又一次反映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随曲就伸,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太极拳“神明”境界吗?

三、用意招魂盘拳架

用意是行拳盘架的人揣摸打哪一招哪一4式,怎样打的感觉、思维和支配等心理活动的总和。

用意的涵义是指意念和意志。意念是思考想做什么的心理活动。意志是在目的明确后由大脑向中枢神经发出信号怎么做、立即去做的指令性心理活动。

所以用意是打拳的内心起因,打拳是用意的外形反映,行拳有魂,拳架就有神,似行云流水,似海上的龙卷风。

为使打拳有魂,太极拳论中有好多关于用意的话题“用意不用力”、“意到气到力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刻刻留意在心中”等等。足见用意在学拳行拳中的重要作用。

杨澄甫式太极拳是圆和圆转的运动。拳论指出“立如平准,活如车轮,圆转自如”。

这就要求盘架者顶平、肩平、腰平、胯平、脚平,每个平都是一个平圆,从顶圆到胯圆须有一个“意念圆心”,而且有一根“准绳”垂直相穿,每个平圆就象地球仪纬线,准绳好比地球仪的中轴。

人体中真有一根垂直的准绳(中轴)吗?肯定没有,那都是想象出来的,但这不是妄想,是科学论证中的“假想”,是太极拳论中的“用意”。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