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 孙式太极拳的精神在于求和

孙式太极拳是一代宗师孙禄堂先生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于一炉,创造出来的,其特点是把形意拳的内外合一和八卦拳的动静合一,融蓄在太极拳的中和之中。

因此,练习孙式太极拳贵在求得中和。求得中和,不仅是太极拳的技击防身要求,更是修身养性,益寿延年的要求。

孙式太极拳的精神在于求和

所谓中和,就是练习太极拳时无论是外形动作还是内在的气势,都要中正安舒,阴阳平衡,无过不及。在外形动作上,孙式太极拳的动作朴实无华,特别符合人体的力点力学,没有大起大落,要求立身中正。

比如,孙式太极拳的架势比较高,要求膝关节的弯曲为135°,这样就避免了膝关节过度弯曲,造成膝关节受力不均匀,而产生的损伤。这不仅对人的健康保健有益,同时也适用于实战。

孙式太极拳是活步太极拳,要求进步比跟,退步必撤,上下相随,这能锻炼人的腿脚灵活,步伐敏捷。

它尤其重视开合,要求合与面宽,开与肩宽,要松肩坠肘,开合配合呼吸,要求呼吸自然,对调节人的呼吸系统具有良好的作用。

人们在谈论太极拳理论时,总是把很简单的道理讲得很玄妙,让人难以理解。但是孙式太极拳的理论则明了易懂,中和二字就足以概括烦琐的理论。

求得中和,其实就是调整自我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心态的调整、身体的调整、呼吸的调整、周身血液循环的调整。通过这些调整,使自己和外界和谐相处,自会达到健身祛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因此,孙式太极拳不仅是健身拳,它还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文化拳、哲学拳。

孙式太极拳的站功如何练习

“打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孙式太极拳也不另外。练功基础、常见、简便易学的就是站桩。站桩即身体如木桩站立不动,起源于古宗教仪式。

是中国武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历代武术流派中受到武者的重视,所谓“未习拳,先蹲三年桩”。

站桩是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一项训练,是中国武术区别于西方搏击术的一大特色,综观西方搏击术,其基本上都是着重于肌肉力量的增加和外部形体的训练,训练方式不外乎负重练习以求得体格的强化,以供搏击所用。

即所谓“外强”;而中国武术则更着重于“内调”,即内部机理的调整和用力习惯的养成,讲究以固有体态能量大限度地发挥,所以西方拳手大都体形彪悍,爆发力强。

而中国的内家(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大成拳等)好手往往体格瘦弱,但一击之下,攻击力却极强。

这就是中外两种体系搏击术研究的主题和方向差异所形成的,而站桩就是在这种训练理念下所形成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训练模式。

所以,要想学到孙式太极拳的真谛,必须先练好站桩。桩功能让人们排除杂念,心态平和,使人体阴阳平衡,通过站桩可以体会到松,空的状态,也是通向孙式太极拳的高途径“空灵境界”的佳途径之一。

站桩练法是:两脚开步同肩宽,两膝微曲,两臂曲抱于胸前或腹前,双手距离约十厘米十指相对。然后就是调整身形:头放正下颌略内收、两耳放平、双肩同高、两髋同高……

然后调整精神:两眼视正前方略低一点,两耳听正后方略高一点。百会虚虚向上领起……然后放松周身:从头顶开始检查,逐一放松周身,直至双膝、双脚踝,而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

反复检查、调整并体会节节放松、节节对正的感觉,此时,应已达到命门后撑、跨根内缩,臀犹如钟锤悬挂……

体会“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敛臀……立身中正、心静体松……”的感觉,体会气沉单田的感觉,体会身备五弓的感觉等等。

此时的放松,不是松散、软塌塌,而是周身是一个整体,处于一种“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状态。

我的感受过程是双脚平行站立,两臂环抱成圆,守空洞,保清虚,凝神静气,注意力要集中,体会舒适,让身体站松站空。

然后让劲慢慢上来,脚下就会轻松,有种随时下落的感觉,即要消失即将消失,但尚未消失的蓄势状态,也称为零界点,这时人的精神是提起的,比喻是像灵猫扑鼠。

孙式太极拳动作结构过程是:含胸,拔背,松腰,落胯。正好是身体里的交替过程。零界点的蓄势状态站好后(要消失即将消失,但尚未消失)自己的胸部微微一空,让胸消失,这就是胸空。

然后后背一空,就是拔背,身体就会自然出现顶头悬。接着松腰,腰部就会出现整体的松和空。后落胯,胯根轻轻一空,整个身体向下沉坠。

这个桩功重点要体会身体的四个空:胸空,背空,腰空和胯空。只有做到了四空,身体才会出现中正安舒。

所以,站桩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其实这内部是一个有顺序连续不断的松空的过程,只是外形看不出有任何变化而已。

1/1页
太极拳视频孙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