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五阶段学习

陈式太极拳的五阶段学习

第一阶段

针对初学者,首先必须掌握全身关节放松功法的练习,坚持太极混元桩的练习,丹田鼓荡采气功和五种缠丝功法的练习,缠丝功法熟练后,进行配合步法的协调练习。

通过坚持练习这些基本动作,逐步了解陈氏太极拳对身法,手法,步法,手型,步型的基本要求,理解陈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掌握了陈式太极拳的运动步骤和风格特点,接着就可以开始进行套路的学习。

初学套路不能求快,要弄清楚一招一式每个动作的来龙去脉,了解每个动作的基本要求,理解每个姿势的方位,角度和比较明显的重心变换,使自己初学套路就形成一个良好的规范和习惯,为以后精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拳容易,改拳难”,如果初学时因为不规范,就会形成不良的动作定型,以后再去纠正就难了,甚至会使习练者越练越别扭,越来越失去兴趣,后不得不放弃练拳。

古训:欲速则不达,练拳和小学生学写字一样,要一笔一划,横平竖直,认认真真地去写。初学时将字写规矩了,字的结构写

好了,再慢慢去学习写行书,草书等,书法的精进与练太极拳如出一辙。所以练拳时也要认真,一招一式的去练,不要急于求成。

练习了一段时间,学完了套路的所有招式后,就要反复练习,通过实际的练习来强化身体和大脑对每招每式的记忆。

通过反复的规范练习,动作就能逐渐做到放松,柔和,自然大方,逐渐能去掉自身的僵劲,自己慢慢地能够练熟练而且自然地把套路演练下来。

第二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套路动作练习后,大部分练拳者容易出现这些毛病:比如立身不正,横气填胸,挑肩架肘和弯腰蹶臀等。

如何解决这些常见的共性缺陷呢?首先,要清楚了解每个动作的重心虚实,手势变化,方向角度,上下配合等,在做动作时要注意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

随着腿部支撑力的增长,练习时注意每个部位的自然放松,动作姿态能做到基本正确,这时,习练者体内的气机会升降协调,呼吸自然,肺活量增大,前面提到那些初学者的通病就会自然消除。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要强调做动作时将陈氏太极拳的基本特点展现出来,如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螺旋缠绕等。

第三阶段

进入到新阶段,要求习练者开始体会陈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慢慢拿捏到位,使身体每一个部位都符合规范要求,并且能按要求把动作做到准确无误。

比如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曲膝松跨这些关键部位的规范要求,都要一一对照做到位。

在这个阶段,要把每个定势做到姿态舒展大方,身法中正无偏,重心及手法准确到位。

也就是将每个动作精雕细琢,如机械加工一样,由毛坯的粗加工进入到精加工阶段,精度不差毫厘。

拳论中讲的: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要将这外三合贯穿在每一个姿势中。要求每一个拳姿都按照站桩功法的形式,去体会身体各个部位是否精准到位。

练习时,要用意念引导内劲贯穿四肢,并通过这种静止的劲力训练来增强腿部力量,使下盘根基坚固有力,稳定扎实。

拳架经过这样的重复调整后,动作就能逐渐做到舒展大方,周身相合,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动作圆满,气行周身,劲达四梢,上肢轻灵活,下肢松稳重。

第四阶段

习练者将整套拳架的每招每式按标准定位,在此基础上,把每一个定势按照“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要求贯穿起来。

拳论云: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通过肩肘,达于梢节。定势动作要遵循这个规则,要求习练者将动作连接起来,使每一个姿态在运行当中不用调整就自然松沉到位。

定势时通过松肩,沉肘,坐腕及周身放松下沉以达到气贯周身,力达梢节的效果。

在连接上要做到如此无端,环环相扣,节节贯穿,并注意不要出现断劲,即使掌握不好,也要做到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

这个时期的演练风格要求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轻而不浮,沉而不僵”;符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以腰为轴,节节贯穿”的拳理,达到手眼身法步协调配合,精神气力功饱满合聚的境界。

第五阶段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拳架上的练习,整套拳架已达到一定水平,这时练起拳来能够做到一动则周身全动,一静则全体皆静,意念一到,身手步皆到,内气贯注,力达梢节,每招每式都掌握得恰到好处。

1/1页
太极拳视频陈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