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谈陈式太极拳行步游身推手

学习陈式太极拳,需将推手练好。推手是太极拳的基本动作,练好了,有助于规范其它动作的学习。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陈式太极拳的“行步游身推手”,希望大家对陈式太极拳的推手练习更进一步。

行步游身推手,是对之前传统对手的改良,但也保留了其传统特色。

我仔细研究了先贤传下来的多种推手方法,我觉得这些推手方法非常好,由简入繁、步步深入,从内功修炼到招法运用,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在先人的基础上,略加充实,即把内家拳用于散打实作,且行之有效地将一些步法糅进太极拳推手之中,如直行步、斜行步、弧形步、走圈步、龙形步、摆扣步等等,这些步法在内家拳对敌交手中非常实用、成效显著。而今天太极拳推手所缺少的就是这些灵活多变的步法。有了这个理念,本人在练习传统的太极拳推手时作了进一步的充实改进。

本人在练习传统的太极拳推手时作了进一步的充实改进

1.学习推手前先打好拳架基础,系统学习传统老架大架陈式太极拳一路(八十三式)、陈式太极拳二路(炮捶七十一式),好在学习2~3年后(根据个人学习情况)再系统学习推手。没有拳架基础,则难懂缠丝劲。没有拳架基础,更难以把太极拳“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外形随气而动;以内气催动外形,上下相随,连绵不断”的独特练功方法运用到推手之中。

2.认真研究前辈们留下的传统推手方法,学会总结,去粗取精,为自己所用。

主要掌握单推手、双推(四正、四隅)大捋、散推、乱踩花等推手方法。通过这些推手方法的锻炼,熟练应用太极拳的各种缠丝劲,体会沾、黏、连、随的技巧,掌握不丢不顶的火候,提高听化蓄发的能力。

3.系统学习内家拳的各种实用步法,重点掌握直行步、斜行步、弧形步、走圈步、龙形步、摆扣步等。

4.掌握了上述传统太极拳主要推手技法后,开始进入陈式太极拳行步游身推手的实作阶段。

(1)学习行步游身推手,需要有一位名师做指,在训练时帮我们指出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2)慢慢加快速度,有慢有快,有快有慢。增加方向角度的变化,领练者有意识地向四面八方各个角落引领随练者,通过不同速度、不同方向角度的变化,体悟(心意、皮肤感知)对方的手法、身法、步法变化,慢慢体会沾、黏、连、随之劲。

(3)在步法、身法变化,沾黏连随诸劲有了一定基础后,逐步增加手法变化。习练太极拳推手要遵循沾黏连随四字诀,在不丢不顶上求功夫。行步游身推手法还要增加一个训练内容,就是在一人领练时随时有意识地将手臂离开对方,然后再变换另一种手法(招式)继续搭手领带,锻炼对方的应变能力。这种练习改变以往推手只能双方搭手不能脱离的机械形式,这时的手法可快可慢、可刚可柔,但是要手离意不离、势断神不断。说玄点,就是双方沾黏连随的意识流已延伸到手臂之外,有一种自.然的灵动感。

(4)锻炼发力。太极行步游身推手训练到一定阶段,领练之人可以在不同方向角度,运用太极拳顺人之势、借人之力的原则,向对方发招放劲(不是打是放),由慢而快,由快而变,快慢相问,刚柔相济。对方接手(招)时,也要尽可能利用步法身法的游化与手法的缠绕,吸化引带而破之,而不是像有些拳种那样接手一味生磕硬碰、生拉硬拽。

(5)当老师引领学生到一定火候,学习者基本适应了手脚、身法的各种变化时,就要改变一边倒的练习(即只是一人领一人随)方法了,这时就要双方任意轮换变化,随时变换角色,在不停息的游身走转中相互体味对方的变化。此时步法可快可慢,身随步转,手随身变。但不管怎么变,都不能离开太极推手沾、黏、连、随的原则,双方在彼此攻防黏走柔化的过程中,于不丢不顶之中讨消息。

陈式太极拳行步游身推手法,是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吸收了内家拳的诸多实用步法加以整理创编的。此技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太极拳推手的实用性,二是为普通练功者提供了一个活泼生动的健身方法。太极推手是由拳架到散打实作的重要过程,练习太极拳行步游身推手中,增加了内家拳常用的多种灵活实用的步法,进一步充实、丰富了太极拳八门五步的技法内涵。在手法运用上,不是简单地双方搭手缠绕,而是不拘~格地运用各种手法、身法、步法之变化,可以随心所欲,灵活变化。如可以单手相搭缠绕、推放,可以双手搠、捋、采、拿,也可以肘击、肩靠、胯打,甚至可以膝击、脚蹬。但是这些手脚招法的攻防变化,都必须在游身走转之中进行,都是在太极拳敌进我退、敌退我进、黏走柔化、顺势而发的原则下进行,绝无半点生拉硬拽、蛮打乱扯的动作发生。经过这样~种形式的推手锻炼,可以为今后进入散打实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陈式太极拳推手必须首要考虑到它的实用性。所以太极拳行步游身推手法,不仅技击性强,也是一项非常适合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健身娱乐的体育运动项目。如果只为健身养生而练,仅以走转游身变化为主即可,在手法上多注重肢体缠绕变化,不发劲,柔化缠绵,双方默契配合,一领一随,形影相随。由于练习者不停地走转,手法、身法、步法不停地变化,从内到外,从躯体到四肢末梢,都得以运动, “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华佗传》只要能持之以恒地刻苦锻炼,不管男女老幼,都能收到防病健身、丰富生活、愉悦身心和延年益寿的效果。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