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 如何练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
缠丝劲是太极拳基本功,也是太极拳的特点,掌握太极拳缠丝劲,可帮助我们更深入的学习太极拳。如何练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呢?太极拳教学有详细的讲解,下面随着陈氏太极拳练习一下吧!
如何练习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
学习太极拳首先要找到其核心内容,然后学习其拳理拳法,这样才能顺利进行练习。
拳谚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是说基本功的重要性。事实上,基本功不仅对于初学者有入门的作用,还对功夫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的人练武练到一定水平后就很难再提高了,关键就在于其基本功不是很扎实。
这就和树木一样,树大根深,树小根浅,浮浅的根是不能支撑参天大树的。所以,要想提高陈氏太极拳的技击水平就一定要刻苦地练好陈氏太极拳的基本功——缠丝劲。
太极拳基本功是缠丝劲,练习缠丝劲要抓住沾粘连随的特点,使每个动作更加连贯。
缠丝劲是圆、是球,并且是旋转中的圆和球。它要求“曲中求直”,就是说处处是弧线,处处也是切线,是曲直两者的对立与统一。它要求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要以腰的旋转产生的离心作用到达肢体,以腰为轴来带动肢体的缠丝运动,做到一动腰先动。所以腰是缠丝劲的发动机。
缠丝的方法有进缠,退缠;里缠,外缠;顺缠,逆缠;左缠,右缠;大缠,小缠等。练习缠丝劲除了要达到陈氏太极拳要求的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含胸塌腰等基本要求外,还要十分注意放松。
只有放松,才能去除僵力和蛮力,才能充分地体会缠丝劲的特点,才能将缠丝劲练上身,才能在技击中体现陈氏太极拳的特点和作用,到达“妙手一运一太极,挨到何处何处击”的高超境界。
初学太极拳要慢练,但是不能有僵劲和蛮劲,会影响练拳效果,久而久之,就会原理太极拳的练习方向。
内缠外绕,互为里表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较为难练,难就难在功夫,犹难者,长久功夫。陈氏太极拳有一个大原则,讲究处处皆有阴阳开合,随处皆有圈。
可见,周身缠丝运动应当始终在“中气”贯串下协调一致、和谐完整。尤其要注意的是,气由精变,由弱而壮,生于肾,养于丹田,发于丹田,出入于命门,顺脊而行,循经走脉,充于肌肤缠绕运行,复归丹田之中。
正如冯志强老师说:“心为一身之主,腹为内气之源,腰为发劲之机,胸为运化之府,脊为督气之径,肢为运动之道。其主要者,即气不离丹田。”为此,在缠丝劲训练中要加强内气的凝聚能力,注意气息的潜转与运行。
其气由肾而发,自后而前,由裆中过来,冲长强(穴)顺脊而直上,注意腧口纳气,必须松胯圆裆,下闭谷道,气方不往下泄。气升于顶,由百会穴进入泥丸下降,随着两肩一松,双肘一垂,膻中穴微内涵,两肋一束,乘其合腹,气归于丹田。
同时腰劲向下松串,内劲除头顶悬外,浑身之劲要全部松人脚底,以助脚底之劲上翻传导。由于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使阴阳开合之机,消息盈虚之数,都寓于心腹之内,使气势开之则其大无处,合之则退藏隐密,其根本要义在于“气由精生,劲由气化,劲与神合,潜藏于丹田深处,变化于瞬息无形之间。不使用时浩然长存,静若处女,一旦运用,抖然勃发,神形并茂,随心所欲”。
“缠丝劲”的运用通过缠丝劲的内缠外绕,体内气息与肢体上起到了相应的变化,主要的是身体内部气机潜转与运聚能力增强,促进肢体生长出一种灵活而又沉稳、沾粘性极强的掤劲。
其劲不但韧性极佳而且弹性极强,尤其是运用推手较技中,即可权衡彼来劲之大小与长短,准确把握对方劲力之方向,角度,任凭对方变化神奇,皆能随人所动乘势而缠,缠得人背人不能不背,使对方双脚如踩在球上而站立不稳。
另外,缠丝劲在运用中能使自身由背转顺,我守我疆,触处成圆,容易找敌方的边沿与背势,在无意中形成不拿而自拿和反拿敌方之效果。
陈氏太极拳在推手较技中讲究:上肢虚拢,下盘稳固,中间灵活。为此,借敌方来劲,虚拢诈诱,引入阵内,运用缠法,缠其梢节,制其中节,摧其根节。换句话来说,把握敌方旧劲已去新劲未生之机,随招就势制敌方肩部,令其出劲从手返回肩部,使肩部顺其背串下,把腰劲串死,再令其腰劲经后腿部串至脚跟,使敌方重心腿加重不得转换,胸腰不得运化,内劲受阻发滞,前腿空虚,令敌欲退不可,欲进不能,只得俯首听命。在推手较技中称此劲为“拿劲”,属于慢劲之范畴,不是功夫深厚者很难做到。
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讲,在制住敌方根节的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施用弹抖之势,击得敌方头晕目眩,阴阳倒转,精神失调,前(阴)劲升,后(阳)劲降的速度加快(陈氏太极拳要求前降后升),令敌莫名其妙,拔根腾空跌出。
拳论中讲:“气洪浓,势峥嵘,团团聚聚在中宫,隐而不发节节灵,忽然身依气,气依形,劈雷交加心火动,上下左右辨体形。”
为此,必须细心揣摩,体会时机,使缠丝劲诸法随心意而动,利用自身优势,意在人先,后发先至,乘势所缠,随动所缠,即引即缠,即进即缠,身挨何处何处合劲,用惊颤弹抖螺旋劲,惊空敌方心意,令其心悸。综上所论,即陈氏太极拳“缠丝劲”的奥妙所在。所以前人所论“不明缠丝劲即不明拳”即是此意。